为什么一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盛大阅兵,会让某些国家如坐针毡?当俄罗斯总统普京确认出席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消息传出,西方媒体突然变得焦躁不安。《华盛顿邮报》甚至公然指责中国试图"抹除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",这种说法让人不禁想问:究竟是谁在篡改历史?
说到二战贡献,有个数字可能令很多人吃惊: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,苏联伤亡达2700万人。这些数据来自联合国1946年的官方报告,却很少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中。好莱坞二战题材电影中,中国战场的呈现不到5%——这是牛津大学二战影视研究中心的统计结果。我们熟悉的《拯救大兵瑞恩》《珍珠港》等大片,几乎都把镜头对准了两洋战场。这种选择性遗忘,让许多西方民众根本不知道东方战场曾发生过什么。
让我们把目光转回抗战时期。就在日本侵略中国的那些年,美国一直在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。根据美国国务院解密的档案,1937-1940年间,日本70%的石油和90%的废钢铁都是从美国进口的。这些物资被制成枪炮子弹,最终落在中国土地上。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,美国才停止对日贸易转向对日宣战。这段历史真相,恐怕比《华盛顿邮报》的指控更有说服力。
当然我们也要客观看待飞虎队的贡献。这些美国志愿者确实帮助过中国,但中国也给予了真金白银的补偿。更重要的是,今年中国还特意邀请飞虎队老兵参加阅兵式,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,怎么就成了"忘恩负义"?军事历史学家张教授指出:"历史是复杂的,我们不能用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去看待。美国的援助值得铭记,但前期对日本的纵容也不该被遗忘。"
说到这里,我们就能理解阅兵的深层意义了。普京总统的出席,正是国际社会对东方战场贡献的一种认可。这场阅兵不仅是为了展示军容,更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正面回击。当西方掌控文化叙事权时,我们更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。
普通读者可能会问: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?关系可大了。历史认知的偏差会影响人们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判断。如果我们连过去都说不清楚,又怎能看清未来?一位二战老兵的儿子说得好:"我父亲当年打鬼子时,可没分什么东方战场西方战场。现在有些人非要拆开来说,这对不起牺牲的先烈。"
随着93阅兵的临近,我们应当记住: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真相终将水落石出。这场阅兵式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谁在尊重历史,谁在篡改历史。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,不要被某些媒体的带节奏所迷惑。
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。当阅兵的礼炮响起,我们应当听到的不仅是胜利的欢呼,更是对和平的珍视和对真相的坚守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隆重纪念这个日子的意义所在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